贪腐一直是寄生在企业内部的暗疮。
就在小米MIX 2新品发布会前,小米内部的一起腐败舞弊案件被公开。
9月7日晚,小米发布内部通报称,小米审计、安全部门查处一起严重损害公司利益的舞弊案件,共涉及6人,涉案金额触目惊心,其中某业务线原负责人吴明锦已被公安机关批准逮捕。
根据《关于吴明锦及其下属等6人的舞弊处罚通报》显示,吴明锦伙同下属等6人,欺上瞒下形成利益团伙,利用职务便利索取供应商财物,严重损害公司利益。小米公司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目前,吴明锦因涉嫌触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己被公安机关批准逮捕,其余人员均正在接受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处理。
小米在通报中提到,公司对任何不廉洁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如涉嫌违法犯罪,直接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同时欢迎员工举报不廉洁、不诚信行为,对于举报人会给予奖励。
这是小米第一次爆出内部腐败案,对于这家志在打造成“中国Costco”的世界级企业来说,相信这次内部腐败案只是开始。
企业反腐有没有一把万能钥匙?
事实上,这绝不是简单的企业运行机制问题,“人”的因素可能在其中会被无限放大。欲壑难填,在利益面前人们总能找到制度的漏洞,贪念一起,“办法”就总比“困难”多。所以,我们要寻找的不是“完美解决方案”,而只能是“最优解决方案”。
企业内部腐败成因剖析
腐败的本质
企业给员工支付了工资,但为什么企业内部还是会滋生腐败现象?是员工的素质问题,还是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未能实现有效监管呢?
人们在探讨企业内部腐败成因与解决途径时,有两种不同的见解:
一说这完全属于员工个人素质问题,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来消除这种因素。比如一旦企业中出现腐败,坚决杀一儆百。言下之意,只要员工素质足够高,企业也就不存在腐败了。
另一说则认为,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企业内部腐败必然是制度缺失,只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则可高枕无忧。
那么,制度与人,到底哪个是发生贪腐的关键?
腐败的本质是,有权力的人为满足其欲望而做出的违反法律制度、道德规范而贪占非属自己的“好处”的行为。
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欲望的人少之又少。欲望限制在合理的正当的范围内,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不会有腐败的出现。个体(小团体)的非合法欲望要限制,必须有三个条件:
一是企业没有空子可钻;
二是组织监督的环节严密没有机会伸手;
三是贪占的严重负面后果使其不敢伸手。
所以,发生腐败的条件是:该人有权力,并且产生了非合法贪占欲望;组织内部有使非合法欲望变成现实的空子,组织无监督或监督该权力无效果;自认为贪占的负面后果不严重。
在企业内部,即使最优秀的企业,企业、经理人、员工各自的利益方向也不尽相同,各自有各自的盘算。
企业总希望员工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员工总希望企业给予其高薪酬福利,二者之间有诉求的差异。企业将一摊子工作交给员工,但员工干什么、干了多少、干的好坏,企业并不是很了解。员工行为出现问题,员工大不了一走了之,而企业要承担大部分的后果。
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天然矛盾,一旦企业有空子可钻,就可能导致部分员工见利忘义,走上贪腐之路。
人性中既有仁爱、向善的一面,也有贪婪、邪恶的一面。人的自私在适当的环境中很容易显露出来,其结果必然导致因为个人利益而危及他人和社会利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一部分贪污腐败者的人生信条,欲壑难填,在利益面前贪腐分子总能找到制度的漏洞,贪念一起,“办法”就总比“困难”多。
所以,古今中外,企业反腐败的基本手法是:思想教育,制度、流程内控,组织内部有效监督,组织内部以及组织外部社会法律体系的调查和处理。
企业内部腐败成因剖析
腐败的内在根源
企业内部滋生腐败现象,是什么原因?是企业制度的漏洞?审查不严?抑或是其他因素呢?
1、软环境因素:内部不诚信、心理不平衡
内部不诚信,是产生腐败的温床。
当今社会,合作是追求财富的基础。理论上分析,每个人都有单独赚取财富而不具备的物质、精神的条件,只有充分将个体之间互通有无的合作进行下去,才能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谋取财富。
因此,企业难以避免人与人、企业与企业间的合作,上游与供应商的合作,下游与经销商的合作,内部与员工的合作。
在企业的生态链上,维系稳定合作的纽带是兑现协议、合同,是兑现承诺,就是诚信。在企业外部,供应商关心的是按时付款;经销商关心的是按时发货、产品质量稳定;消费者关心的是产品质量好、安全、符合标准;社会关心的是税收及时、足额上缴。在企业内部,员工关心的是按时领到工资,能满足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
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关键岗位员工、行使业务来往的员工,面临企业内的一些不诚信、不公平待遇时,心理会发生微妙变化,在心底深处认为腐败是理所当然的。在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的诚信氛围是企业内部制约腐败的良好因素。
心里不平衡,污染一大片。企业内部,人员招聘的公正、公平,岗位晋升的公正、公平,是健康风气形成的重要关口。反之,用人上的“武大郎开店”、“近亲结婚”,拉朋友、找同学,结关系网、搞帮派主义,内部贪腐风气蔓延,就会使企业内部人员产生不平衡心态,认为自己为企业付出的多,企业回报给自己的少,企业对不起自己。这种情绪蔓延开来,很容易产生内部贪污、舞弊、腐败。
2 、组织机构因素:根源在上不在下
一个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是这个组织产生内部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任何一种不正之风乃至腐败的产生,根源在上不在下。领导对下属有着举足轻重的表率和影响作用。
领导带头不好,身边的人就会效仿,领导不敢理直气壮去管,就会导致整个团队的人心涣散。组织内部腐败现象蔓延,主要责任人肯定是这个组织的第一负责人。
在影响企业生死存亡的反腐败问题上,企业的领导应该态度坚决,痛下决心。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企业反腐败,关键在内部机制上,但根本问题还是企业领导层的反腐败决心,领导层个人的廉洁带头作用。
3 、制度流程有漏洞,给贪腐者制造了机会
从经济学角度看,个人的腐败决策,取决于个人对腐败经济利益的估价,而利益预期是由成本预期和收益预期共同决定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时,腐败有利可图,腐败的欲望强烈:当预期收益小于预期成本时,腐败得不偿失,不会有人想腐败。
腐败者的心理形成,既不是与生俱来、后天无法改变的,也不是完全由客观环境决定、个人无力抗拒的,而是腐败者内在动因与外界诱因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结果。
腐败者的心理原因有:认为收入与贡献不相符的失衡心理,追求金钱的贪婪心理,认为不会被发现的侥幸心理,窝案腐败者寻求“圈子”庇护的集体安全心理,自己“不捞白不捞”的从众心理。
业务流程产生漏洞,接触业务的人员常常会看到这一点。机会有了就有伸手的可能。市场交换,本身就是钱、物的流通,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物流部门、供应部门、销售部门都是流通钱物的部门。这里的制度管控、严密流程如果出现了漏洞,就会给贪腐者制造机会。
4 、监督、查处不力,给贪腐者打开了方便之门
有了贪腐的机会,若再加上监督松懈、查处不力,腐败的负面后果没有引起贪腐者足够的警示,腐败的现象没有被打击,那么腐败的机会最终就变成了腐败的行动。
两千多年前,商鞅曾说过:“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讲的就是赏罚分明,不能因为行为人之前有功绩或业绩,就对其不法行为予以宽宥、网开一面,所谓“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大至国家,小到企业,对于贪腐行为的严肃调查和处理是悬挂在行为人头顶之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也是能够预防和震慑试图贪腐者的。面对企业内部的已经发生的贪腐行为,若没有有效的调查和严肃的处理,方便之门一旦打开,行为人便会肆无忌惮,越演越烈。
企业内部反腐有“奇招”
企业老板为内部腐败“忧心”,也有各自的治腐之方。
任正非的反腐“自律宣言”与其“危机观”一脉相承;马云则采取了零容忍的态度,甚至把员工送到监狱,将高层免职,被称之为“刮骨疗伤”;郭台铭在海峡两岸报警抓人,堪称“铁腕”……
企业治理内部腐败,真可谓是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杀法——
反腐标本之
长城汽车
海陆空全方位严防死守
长城汽车的内部报纸上有一篇文章,说是董事长魏建军有一个专门的反腐小分队,作用神奇——
“夜幕掩映之下,马路上两辆小汽车相对行驶,交错而过的时候,从一辆车的车窗中扔到另一辆车中一个信封……有些蹊跷吧?像地下党接头。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件事儿,竟然被小分队查出来了,因为,信封里的东西,是回扣。
“公司某某干部,在某某宾馆某某房间,和某某客户做了某某桌子底下的交易,当事人觉得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一切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小分队知道了。当然,魏建军也会知道。”
……
在长城内部,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
在这家公司主楼门前的草地上,竖着两块大石头:一块白色石头上刻着长城汽车研发失败案例;另一块黑色的大石头,上书“警钟长鸣”四个大字,刻着因贪腐判刑的人员名单。不仅石头上,就是在长城汽车的会议室、培训室里,这些内容也被指名道姓地到处公布。在这里,办事靠的是真材实料,而不是回扣或者关系。
一楼接待室一直播放着本公司受贿者判刑案例。接待室的桌上,还放着廉洁警示牌,墙上贴着腐败黑名单,分列“禁止合作”、“重点监督”的供应商名单。
此外,长城汽车据此专门制作了一本图文并茂的《长城汽车腐败警示案例集》。在这个集子的第一页写着这样一句话:公司一直致力为广大员工创造公正、公平、简单、透明的工作环境并为之努力,此案例集记录了长城汽车自2008年推行廉洁体系制度以来,所发生的典型违规违纪事件。希望这些案例能够警示广大员工,牢记“小慈是大慈之贼,小利是大利之贼”的廉洁理念。
每一个长城汽车的合作方,在签署合同的同时,还附有一份阳光协议,只有签字之后长城财务部才会出款。外地厂商前来谈判需提前一天告知,吃喝由长城汽车安排;长城员工绝对不接受贿赂或招待,如有发现一律公告开除。
当然,长城汽车内部确实有一个“秘密组织”,监督贪腐情况。甚至有合作方感叹,“这里的人连你的一根烟也不敢收”。
2012年,长城汽车营收增长43.4%至431.6亿元;净利润增长65.7%至56.8亿元。而整个汽车市场在2012年的增长率平均只有3%左右。为什么在行业如此低迷的时候长城汽车能够一枝独秀?除去定位、品质这些因素外,一位管理者的话尤其值得深思:对比其他公司,我们仅仅采购人员不收取贿赂这一项,就为公司省多少钱啊?
然而,在招标、采购制度之外,即使加上如此严苛的监管,长城汽车公关部部长商玉贵仍然表示,完全避免贪腐是不可能的,肯定有漏网之鱼。在长城汽车每周向公司内部及合作方做的廉洁通报上,隔三差五还是有人犯规。
反腐标本之
阿里巴巴
整风斩将
2011年2月,阿里巴巴宣布,从当时的一项独立调查中发现,部分销售人员为追求高业绩,故意纵容或疏忽,允许部分外部分子进入阿里巴巴会员体系,有组织地进行诈骗。为维护公司“客户第一”的价值观及诚信原则,公司清理了1107名涉嫌欺诈的“中国供应商”客户。阿里巴巴CEO卫哲、COO李旭晖因此引咎辞职。此外,阿里巴巴还处理了近百名负有直接责任的销售人员。
——阿里的整风运动就此拉开大幕。当年5月,阿里巴巴执行副总裁陆兆禧宣布阿里成立廉政部,目的在于“快、准、狠”解决内部腐败现象。为此,阿里公开了邮箱,只要是实名举报,淘宝都会受理,并在必要时向公安部门提出介入调查。
然而,此举出台没多久,看似公平透明的机制就出现了漏洞。
阿里集团官方坦言,自2011年年中起,针对招商过程中不规范、“小二”牟取不当利益的举报接连出现,聚划算团队管理和制度的规范相对滞后。经阿里廉政部、合规部等部门联合调查,已发现部分事实属实,部分“小二”存在严重违规问题,甚至触犯法律。
阿里系的“反腐地震”,并未就此结束。2012年3月,阿里巴巴的掌门人马云彻底整肃了阿里系,包括阿里旗下聚划算CEO阎利珉被免职。尽管在其带领下,聚划算2011年营收总额超过了100亿元。马云再次“挥泪斩马谡”,理由是“为了推动聚划算业务进一步健康透明、公正运营”。
实际上,阎利珉的被免,也源于其麾下员工的直接“腐败”问题。2012年初,阿里巴巴发现,聚划算上一家本地团购业务指定运营商“爱婚婚”存在不正常交易的情况。经过调查发现,这家上线仅8个月就参加过聚划算200余次团购活动的公司,实际上是由一名阿里云员工、一名淘宝网员工和一名聚划算员工共同出资建立的。这家公司参加聚划算的团购活动无疑都经过“内部人”的有意关照,从而把另外符合活动要求的商家拒之门外。在调查确认后,马云果断地举起了“反腐”的大刀。
“免职”仅是阿里巴巴反腐举措的其中之一。在马云主导下,阿里巴巴还创造了一系列的反腐败措施,如强化用于发现和调查内部贪腐事件的廉政部的作用。在阿里系内部,还运行着一部《阿里巴巴集团商业行为准则》,其中对财务利益、关联交易甚至接受礼品、款待等都做了详细规定。
此外,阿里巴巴还实行高管轮岗制度,定期在公司内部进行管理人员的轮换,预防权利过度集中等弊病。
反腐标本之
京东
新老派系权力制衡
刘强东曾经放言:“一次支出3000万元、4000万元这样的额度,我根本不知道,不需要我签字。4个亿也不需要我签,全到副总裁那里。”
他真的能够如此放心吗?
2012年下半年,京东商城一位高层内部腐败的事情在业界传得沸沸扬扬。该事件中,这名高层从凡客诚品跳槽到京东商城,每年掌握的公关费用达到两三千万元。其利用京东商城平台,间接设立多达6个公司,每年从京东商城获利多达几百万元。而到了2012年12月29日凌晨,京东发布声明,证实公司正与警方联合查处一起采销员工的腐败案件。
在京东的声明中,公司早在2009年就成立了监察部,2011年底又设立审计部,共同组建审计监察部,负责公司的独立监控和诚信防腐工作。2012年11月起,审计监察部更名为“内控合规部”,直接向CEO汇报工作。
2013年2月,京东商城宣布启动高管轮岗、轮训制度。京东商城集团原市场部高级副总裁程峻怡作为公司首批轮岗培养的高管之一,调任POP开放平台部门负责人。重返京东商城的徐雷,将任集团市场部高级副总裁,负责集团市场营销相关业务。二人向公司首席营销官蓝烨汇报。
更早之前,京东商城分拆团购业务,由原开放平台副总裁张守川负责。2011年至今,京东商城扩充高管团队,先后引入沈皓瑜、李曦、王亚卿、蓝烨、隆雨、蒉莺春、赵国庆等高管。但同时也不断有高管因各种原因离开,如副总裁姜海东、乙壤月、张川等。
熟悉京东商城内情的人士透露,京东商城大规模引入豪华高管的同时,也遇到新老派系文化冲突的问题。“新派”是具有国际企业管理经验的空降兵,“老派”则是与刘强东摸爬滚打一起创业的老管理层。
京东内部的高层派系壁垒分明。“‘老派’是跟刘强东打江山的管理层,现在手握采购等重要业务;‘新派’则多来自大公司,是国际化管理那套。他们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和风格。”京东商城离职员工透露。而有接近京东商城的人士称,上级“新派”业务推进,有时会受到“老派”的阻碍。
双方之间的矛盾冲突,随着京东商城规模的不断扩张,以及上市预期时间的临近而成为内部不和谐因素,这也是最近刘强东频频出手调整管理层的重要原因。分析人士指出,刘强东搞出高管轮岗制,一是可以打破原有体系,进行人事制衡;二是防止内部腐败风险。这也说明,公司内部治理正成为京东上市之前刘强东的重点关注点之一。
反腐标本之
美的
组织结构扁平化
随着美的整体上市的推进,其官方公布,拟进行的整体打包上市计划包括:取消二级集团,由一级集团直接管理各个事业部,以实现扁平化管理。一个不为人知的事实是,美的内部正在对职业经理人进行空前“清理”。
2012年8月25日就任美的集团高级副总裁的黄晓明,在集团重大调整通报会上提出,集团的转型目标在于提升运营效率,规范治理结构。早在2012年1月6日,美的集团就签发了001号文件,即《关于推动职务腐败专项治理行动全面自查工作的通知》。美的集团审计部骨干人员组成的职务反腐工作组,由当时的党委书记黄晓明兼任负责人。据了解,集团内部专职进行反腐的人员一度多达18人。
1997年,在何享健主导下,美的实施了以产品为中心的事业部制变革,实行产供销一体化,形成分权经营模式。自此,美的集团的《分权手册》成为公司基本法。这使得一些关键职位的干部,拥有对职责范围内的人事、财务等方面较大的自主权。
据美的内部2009年版《分权手册》规定,计划内1000万元以上的支出才需美的CEO亲自签批,少于此数的费用事业部总裁可直接签批。而职业经理人通常可以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完全自主组建团队,自主决定分配方式以及运营管理计划。美的各地分公司,几乎实行“一支笔”制度(即专人审批制度),职业经理人的权力监管相对缺乏,由此也给职务腐败行为提供了机会和空间。
2012年4月28日,美的内刊用四个版面推出“反腐倡廉”专题,而2012年一季度,在美的集团,类似职务腐败案件的有效举报就达35起,其中有3起案件已经移交公安机关。何享健曾在美的内部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持续推动反腐专项治理工作,打击腐败。”
在经历2005年后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及2010年销售额突破千亿元后,家电寒冬的到来让美的系急速扩张的后遗症逐渐显现:规模在扩张,但毛利率却长期在低位徘徊;摊子变大,但经营却偏于粗放。更重要的是,职业经理人体制在给集团带来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反作用力。
何享健在美的集团内部通报会上说:“随着美的高速发展,集团与二级产业集团并存,逐渐显现出较多问题:两级集团定位不清,执行不到位;低效率,多环节,流程长,反应慢,成本高;过分强调差异化,资源分散协调难度大。今后集团的职能就是协调、服务、指导、监控、处理重大风险。”
为了实现“放权”与“监管”的平衡,美的集团开始实施扁平化管理架构。而扁平化就意味着整个体系的层级应尽量减少。
美的本次推进打包上市的一个目标,正是为了解决企业“阴阳脸”问题——部分业务隶属于上市公司,另一部分业务却没有上市,上市业务与非上市业务关系紧密而错综复杂。将美的集团整体打包上市,一方面在于延续何享健20年前的思路:让企业变成公众可监督的公司,实现现代企业的规范经营,进一步强化上市监管作用;另一方面则在于有效控制职业经理人权力。
其实不管是大的企业还是小的公司,反对贪污腐败都不容易,但是不能不反。商朝就是一个反例。商纣王请工匠用象牙为他制作筷子,他的叔父箕子表示担忧。箕子认为,既然你使用了稀有昂贵的象牙作筷子,与之相配套的杯盘碗盏就再也不会用陶制土烧的笨重物了,而必然会换成用犀牛角、美玉石打磨出的精美器皿……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箕子所料。仅仅只过了5年光景,纣王就演变到了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地步。纣王的腐败行径,不仅苦了老百姓,而且将一个国家搞得乌七八糟,最后终于被周武王所剿灭。
箕子能从象牙筷子的苗头,推断出商纣王必然亡国的命运,深刻地说明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如果对小的贪欲不能进行有效的遏制,任其发展,最终必然会酿成大的灾难,造成大的罪恶。一个朝代尚且惧怕贪腐,一个企业更是应当重视。
更多精彩文章请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