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于腾群办公室的门,最先映入眼帘的是被四十余落半米高资料堆满的办公桌,这蔚为壮观的景象都是他手头正在处理的工作,除了他没人能动,任何一份文件他都能迅速地找到准确的位置。作为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中铁”)总法律顾问,于腾群一手拉起了集团总部法律顾问队伍,建章立制并沿用至今。除总法律顾问一职外,于腾群还身兼公司董事会秘书和新闻发言人,期间由于业务繁多,他曾短暂离开过总法律顾问岗位,但是在员工眼里,公司遇到重大法律问题时,他还是征询意见的不二人选。在于腾群的心里,自己也从未真正的离开过法律岗位的工作。
社会律师的高收入没有让他离开过中国中铁,总法律顾问的高强度工作没有让他退却,要问为什么?大概可以这样回答:300万名员工、900名法律顾问团队、5600亿的营收,覆盖几十个行业、跨越60多个国家,为这样一个企业集团提供法律服务,挑战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
从社会律师经验中汲取养分
“出不辞劳,入不数功”。
翻开2014年的第五本工作笔记,于腾群如往常一样将这八个字一笔一划的写在首页,这句话不仅写在他毕业以来从未间断过的每一本工作笔记上,更铭刻在他日复一日毫不懈怠工作的心中。
2014年是于腾群在中铁集团工作的第22个年头,从陕西到北京,从西安铁一局到集团总部,朋友们都说于腾群每每提起中铁集团,都像在讲述他自己家里的事情。而这其中的缘分离不开一个“法”字,更绕不过他一手创立的中铁集团法律事务部。
1992年,刚刚从西北政法大学毕业的于腾群就通过了律师资格证考试,并找到了一份当时令众人羡慕不已的工作——西安铁一局的法律事务部职员。据于腾群介绍,“部门只有两个人,工作量也不是特别大”。当然,于腾群对自己的要求并不止于这份稳定的国企工作。
“在那个年代,国企的法律顾问还可以兼职做律师,为了更全面的提升法律素质,也方便我为企业办案,93年我就将律师资格证挂在了当时陕西最好的律师事务所。”于腾群告诉《法人》记者。七年的时间,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于腾群接手了大量的经济案件,也处理过侵权、离婚、继承等民事案件,还尝试过做抢劫、杀人的刑事辩护。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做律师的经历确实很宝贵,让我在实务中成长,甚至影响了我对当事人、对社会和对法律的理解,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于腾群说到。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人们不仅是视野开阔了,心也躁动了起来。尤其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在国企稍稍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就有机会去当律师挣大钱。然而这悸动的浪潮未能打动于腾群。虽然几年的工作经验让于腾群的工资从每月八十元翻了几番,涨到五百多,但这相比于律师事务所承诺给他的年薪10万微不足道,可于腾群却未接下这诱人的橄榄枝。“其实还是观念问题”,于腾群坦率地说,“我当时对于律师职业的发展还把握不准,而我手里的国企工作却是相当得稳定,还有看得到的未来”。
也正是这略带保守的职业选择,成就了中铁集团至今最为年轻的副总师,现如今的集团总法律顾问。而这二十几年地真诚付出,让他如今无论如何也不舍再离开中铁集团。
2000年,于腾群被调往北京总部任主管企业管理事务的处长,成为中铁集团总部第一位法律顾问,并按照当时的规定将律师资格证上交陕西省司法厅。虽然当时要处理各种繁杂的企业管理事务,法律事务只是其中一项,但于腾群始终非常重视相关工作。
2002年,国资委开始推动总法律顾问制度试点工作,中铁集团总部被选为24家试点企业之一。法律事务部正式独立出来,32岁的于腾群作为总法律顾问助理兼法律事务部部长,带领他唯一的部员,向建立一个庞大而系统化的法律顾问团队迈出了第一步。
集团法律事务部的“总设计师”
900多人的法律顾问团队,200多个独立法律事务机构,以及200多位总法律顾问,这一连串的数字相比于其要服务的300万员工来说似乎有些渺小,但这是足以让任何一位法律顾问惊叹的数字,也是于腾群值得骄傲的数字。
而于腾群多年的苦心经营并非停留在规模,更多的是如何让这庞大的法律顾问队伍有效的发挥为企业保驾护航的作用。
刚刚成立的法律事务部百废待兴,于腾群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以及他不断思考和总结的习惯在这时显现了关键作用。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人们的出行与交流均受到限制。而这份清净刚好为于腾群提供了潜心研究制度建设的时机。《中国中铁法律事务工作暂行办法》、《合同管理办法》均是在这一时期出台的。
尤其是《合同管理办法》,作为企业法务切入业务工作的重要抓手,其中每一条都是经过于腾群结合实务反复推敲、前后思量编纂出来的。当初他用近一个月的时间亲笔起草的底稿至今仍完好的保留着。而在全国的企业法律事务工作都刚刚起步的时期,于腾群的苦心钻研换得了沿用至今都无需修订的基本制度,涵盖了组织建设、机制建设,机构职责等全面内容。“其实这其中有些内容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完全做到,未来仍有一定发展适用的空间”,于腾群欣慰地说到。
除了制度层面的建设,如何应对纷繁复杂的法律专业问题也着实给了于腾群不小的挑战。作为老牌国企,中国中铁集团的历史遗留问题本就不少,加之近300万的人员管理,约5700亿的营业收入,这巨大的规模效益也必然意味着无数的法律风险与既存问题。
涵盖极广的业态范围,从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机场、水利工程等的基础设施建设,到矿产资源开房、房地产开发、设计、咨询、信托、基金、投资等众多专业领域。覆盖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及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项目,结合各地政治经济人文而形成的法律工作对于于腾群和他的团队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挑战,更是一项充满责任感和成就感的事业。
作为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86位企业的总法律顾问,虽然在总部的法律顾问只有8人,但整个集团的法律工作的运营却被他安排的井井有条。总部的法律顾问分管合同、诉讼、合规审查、制度管理等业务,同时也要处理大量的直接以总公司名义进行的业务。此外,于腾群还与各级子公司设定了有章可循的沟通反馈制度。
“我对集团法律顾问体系的设计本身就是依托各级子公司而进行的,他们都是独立的法人,每个公司也有自己的核心业务,适度的指导与调控才能保证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于腾群说到,“当然,在必要的时候我也会整合整个集团的资源形成协同作战机制”。
中铁集团法律事务部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确定重点课题,并从全集团选调人才组成研究团队,形成可以直接指导实践工作的指南和手册,并对整个集团共享。
正是这种统筹兼顾的制度建设与业务建设的同时推进,使得这偌大的系统之下的法律事务工作进行的井然有序。
法务的前途在于“法商融合”
过去十年来,中铁集团的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通过三个三年法制工作的努力,企业法制观念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此外在推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推动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推动企业依法经营管理和推动依法维护企业权益方面我们都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总结多年的实战经验,于腾群将他的工作要点归结为“做势、做市、做事”。“势”有“借势”、“造势”两层含义,将企业法律工作与大的环境背景结合起来,注重队伍凝聚力与战斗力的培养,提高法律顾问团队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做市”即用市场化的思维考虑法律顾问的发展,要为自己创造“市场”,得到企业各个部门的认可,让大家有意愿主动来找你解决问题。而这些工作都离不开最最基础的“做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于腾群强调做好日常工作的每一件事,自然水到渠成。
2006年,于腾群开始担任董事长秘书一职,随着公司上市后的业务越来越繁忙,于腾群在2008年就暂时地卸去了总法律顾问一职。虽然职位上出现了变动,但大家对他专业素质的信赖却从未改变,尤其是在公司遇到重大法律问题时,都会征询他的意见,“可以说我从未真正的离开过法律岗位的工作”。
在2014年中铁集团总部的班子调整中,于腾群又重新拾起了老本行,兼任总法律顾问一职。对于中铁法务工作的下一步规划,于腾群很早就开始考虑了,“一方面要围绕国资委关于法制工作三个三年目标继续推进,围绕年初召开的央企法制工作会上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提出的“五个适应”来建设;另一方面就是紧密围绕企业的需求,推动法商深度融合。”
谈到企业法律顾问的整体发展,“现在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让法律事务管理和企业管理这两张皮深度融合,这尤其是总法律顾问要思考的问题”,于腾群加重了语气,“虽然现在大家都认识到了法律事务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但是能否落到实处还是要看管理者的思想。而我兼任董事长秘书、总法律顾问和新闻发言人,并分管了企业的战略规划工作,这对各方面工作的开展都着实有很大的帮助,让我对于如何融合追求效率与追求公平正义这两种价值观也深有体会。”
“以前大家都戏称企业法律顾问为消防队队长,这也体现了法律事务管理紧急灭火的性质,以及处在管理链条最末端的实际情况。而我们现在要实现的就是从‘消防员’到‘预警员’的身份转变,介入到业务的起始阶段,并贯穿全程。”
于腾群还提出,法律顾问自身的理念转变也是至关重要的,要从传统的告诉领导什么不能做,转变为提出建议如何才能做得更好,他将这种转变形象的比喻为,“不仅要会踩刹车,还会加油门”,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同时,也要起到助力加速的作用。
在今年11月刚刚召开的央企法制工作会首次提出了央企各自制定五年规划的任务,于腾群一方面将相关任务布置下去,另一方面决定将这项任务与自己负责的中国中铁十三五的发展战略规划结合起来,“法律风险防范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战术层面,更要上升到战略层面,这样才能让企业的发展依照法治的轨道前进”。
总法的时间管理:20年做30年的工作
清晨六点,阳光还未能折射进北京的冬天,于腾群就准时开启了他的工作日模式。一杯温白开水,再冲一碗燕麦,打开电视是固定的新闻频道,有条不紊地洗漱、晨间锻炼、洗澡出门。八点半的到岗时间,他总是提前半个小时就坐在办公室里,开始接下来丝毫不能松懈的一整天的工作。
晚上九点下班已是最平常的状况。只要不是太晚回家,晚间的运动、新闻浏览一样都不能少。雷打不动地23点睡觉,为了保持充足的精力工作,于腾群像管理企业运作一样管理着自己的生活。
五加二,白加黑,于腾群对于“加班”这个词早已没有什么概念。这就是他真实的生活状态,妥善的处理如此浩繁的业务自然是需要相当的时间与精力的,“工作和生活已经分不开了,我自认为我的效率已经最大化了,若说我这二十年做了三十年的工作,那真是一点儿也不夸张。”
虽然每周只能留出半天时间在家休息,他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享受生活,“享受生活不一定需要很多时间,关键还是在于质量”。当记者问起他的业余爱好时,于腾群给出了一个让人出乎意料的答案,“我家务做得很好”。
说到这里,于腾群饶有兴致的翻出手机中的相册,展示女儿为他在家烹饪大餐拍摄的照片,连女儿对照片做过PS的细节也不漏掉介绍。提起女儿,于腾群整个人都柔和了起来。“虽然我平时很少有时间照顾她,但遇到大事她还是主动来找我商量的,她知道妈妈说了不算”,于腾群脸上掩不住地得意,“其实真的很感谢家人对我的理解,当然我也为这个家带来了很多快乐”。
坦白说,于腾群也期待退休后读书写字,养花养鱼的自在生活,但现如今肩上的担子让他一刻也不能停歇。
文 | 辛颖
来源:中国公司法务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