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7804780

孙晓青:法务间的差距在法律之外

2017-05-23 16:19:16
首页 | 一法沙龙 | 详情
大气、细腻,这是孙晓青在一个下午的交谈中,留给记者最深刻的印象,这是言谈举止中透出的风格,也是经年累月中结出的果实。

早早就在会议室中等待记者的到来,孙晓青对于时间的管理一向高效有序。

从法学院的一名毕业生到如今的中国石化国际事业有限公司的总法律顾问,她凭借着自己过硬的法律素养,踏实的努力,不服输的精神,以及全面的管理协调能力,不断的积蓄着力量,不断攀登。



我有一个律师梦

“在1969年的纽约街头,猎手们四面包抄过来,捕杀即将开始。”

现实就是这样对待一位刚刚从法学院毕业的女律师,她拥有卓越的律师天赋,向往着公平与正义,然而却不得不在金钱、权利与爱情中踯躅她的理想。

美国作家西德尼.谢尔顿细腻笔触下这位复杂和矛盾的女主人公,不知勾勒了多少人的法律梦。即便是在高考前复习那段紧张的日子里,也令考生欲罢不能。孙晓青偶尔从考试题中稍稍的逃离,这本《天使的愤怒》给了那段时间的她另一片天空。也让一位曾经打算学新闻的姑娘,最终在报考大学的每一个志愿栏里都写下了“法律”。

坐在记者面前的孙晓青已经褪去了当初的青涩,言语从容、逻辑清晰、思维敏捷,似一潭古老的清泉,平静而清澈,深邃中蕴含着力量,将一家中国石化集团下属的国际化公司总法律顾问的专业风范尽显无疑。然而回忆起自己当初与法律结下的缘分,记忆中的影像又一页页翻开。

“在大学时期,成为一名律师,是我所坚持的对自己的期许。”孙晓青怀念的说道。

然而九十年代初的工作环境并不那么开放,能够提供一间稳定的宿舍对于一个独自留在北京打拼的女孩儿来说也很重要,最终,孙晓青来到了林业部的纪检监察部。

“虽然纪检监察工作也用得上法律,但与我希望自己所能发挥的作用相比,相差甚远。”孙晓青那时就坚定了一个想法,“这份工作不完全是我的那片天”。

在1992年拿到律师资格证后,孙晓青对未来有了更多的筹谋,当一个律所的工作调动机会来到时,她毫不犹豫的抓住了。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律所,在那个内外部律师还没有非常明晰概念的年头,“当时这还是中石化与外部的一个合作所,主要业务还是服务于石化系统的,作为中石化的法律事务处挂在其他部门之下,慢慢成熟起来也发展为合伙制。”

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逐步规范化,律所面临着新的选择:完全独立出去,或者纳入到中石化内部。

“我最终没有选择成为一名律师,考虑到当时中石化对于法务工作的支持,以及确实有很大的法律工作需求,还是决定留在这里。”那时的孙晓青并没有想到,就这样陪着中石化走过了国企改革、重组上市以及法制工作的推进。

她更没有想到的是,她在这个大系统里组建了自己的全球化法务团队。



交叉管理的法务团队

2008年,孙晓青正式调任中国石化国际事业有限公司的总法律顾问一职。除了总部的五位法务工作人员,子公司的法务工作还处于空白状态。尤其是国外的子公司业务本身尚未得到发展,更不用说法务工作了。

此时也正赶上了公司的全面调整,无论是更加专业化的领域、全新的业务模式、市场化的竞争,还是子公司的全面发展,都对法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0年开始,公司的合同业务开始逐步下移到子公司,法律风险也开始显现,我们不能再只是依赖总部的法律部门,需要搭建全面的法务团队。”孙晓青在领导的支持下开始招兵买马。

“境内子公司11家,境外子公司5家,至少要保证每个子公司配备一个法务人员,境外招聘直接在当地进行。”这是孙晓青当时的基础构想。

虽然从应届毕业生、从业律师、石化系统内部三条路径进行了选拔,但从最终的招聘结果来看,主要选择还是应届毕业生。“都是很优秀的法学苗子,经过几年的锻炼,有些在子公司已经可以独当一面,成为部门经理了。”孙晓青言语中透露着骄傲。

孙晓青还强调,公司的法务工作一定是不能脱离业务的,所以她要求每一个人都深入到子公司的业务中去。“他们的工作直接向子公司汇报,在子公司的独立体系中发挥他们的作用,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另一方面,法务人员也不能脱离总部法律处的管理。除了每一个季度的常规工作汇报会议之外,对于子公司发生的重大事项也要直接向总部汇报。“总部法务处是他们的支撑力量,在重大事项上提供帮助与支持,也会组织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孙晓青说道。

然而,在法务团队的基本体系构建之后,新的问题也在出现。由于每个子公司的发展情况不同,所以法务工作也出现了不均衡的情况。有的子公司现在需要配备两名法务还略显吃力,而有的子公司一名法务还绰绰有余。

孙晓青又提出了新的考虑,“我希望加强对于法务人员的垂直管理,能够有机的调动配合,实现资源的优化。由于不能脱离业务,所以全部调回总部是行不通的。目前可以考虑的方案是建立区域性的法务中心,上海、南京的情况也比较适合这样发展,但其他区域过于分散,条件还不成熟,具体情况还是要因地制宜。”


“大案”中的勇气和底气

法务团队的建设只是打好了骨骼基础,而法务工作的血和肉还是要依靠具体的业务来填充。孙晓青用轻描淡写的方式讲述了在这个庞大的体系中所进行的繁复严苛的法务工作,纵是这样一个淡定的人,也有忍不住诉苦的时候。

“那段时间的压力真的是很大,但这也是事后我才对领导说的。对于其他人来说只是责任上的压力,但对于我却是职业生涯的压力。”孙晓青用格外认真的语气介绍了她所经历的这宗“大案”,却用半开玩笑的语气做了这样的总结。

2012年,一次与俄罗斯公司的贸易纠纷最终被提交到了瑞典斯德哥尔摩仲裁庭。“由于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我们确实存在一定的瑕疵,所以最开始显得特别被动。在我带队谈判的过程中,对方的态度非常强势,所以几次谈判都没有成效。”

而此时公司也面临着两难的境地,对方扣住了保函并且拒绝收货(成套设备),如果按照对方的条件,公司除了被对方扣掉的10%保函款之外,定制设备打折处理损失也非常惨重。如果进入争议解决程序,问题不一定能得到解决,也许还会有几百万的律师费用打水漂。

“领导问我的态度,我坚持要打!”孙晓青并非一时冲动,专业是支撑她的力量,虽然这力量并不一定足够强大,“根据合同约定,即使是我们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方最多也只能扣掉8%的保函款,所以最差的情况也能拿回2%。不过这2%与进行仲裁过程中的损耗来比,是否值得,就难说了。”

公司领导再三权衡之后,采纳了孙晓青的提议。而随后的三年中,孙晓青和她的团队就一直负重前行。

“可能在最关键的几个月中,几乎每天都盯着这个案子。案件虽然是聘请了国际上非常优秀的律师来做,但是对于公司内部的情况只有我们自己最清楚,还是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孙晓青说道。

整个案件的过程中,对于中方来说,最难的就是证据搜集工作。由于国内合作公司的一些操作不规范,重要的直接证据全部脱节。孙晓青的团队穷尽一切办法来寻找出路,“我们手里的证据只能用惨淡来形容,只能依靠挖掘间接证据来支撑,好在这些间接证据确实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幸运之神还是稍稍眷顾了我,我们神一样的队友恰好碰上了对方‘不给力’的律师。”孙晓青却也并不敢提前透露自己的喜悦,当领导询问案件进展的时候,孙晓青还是给了一个保守一点的答案。

当2014年,最终不仅仲裁完胜,而且5300多万美元的赔偿款到手之时,孙晓青心里的石头才终于落地了,“律师当然是头功,同时我们这个优秀的法务团队也确实不可或缺,这是我们共同努力换来的胜利。”孙晓青温柔的笑着说。



三线并行与集中会审

如果这样成功的案件只是孙晓青多年工作的一个缩影,那么现如今中国石化国际事业有限公司三线并行的风险防控运行体系,则是她的努力物化在日常工作中的最好体现。

“业务、财务、法务三线并行,结合线上的电子平台系统,实现风险防控的全面监管,在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应该算是国企中起步比较早的了。”孙晓青向记者介绍道。

刚刚担任总法律顾问的时候,孙晓青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合同的审核以及规范标准的建立方面。2009年就已经完成了风险管理手册,每年都会针对内控权限、业务流程不断更新。在三线并行的平台上,合同从起草到执行、关闭都经过严格的审核,风险得到有效的管控。

“但是这还不够,效率虽然有所提高,但是有一些风险不通过具体的信息交换,很难在线上发现。”孙晓青说道。

集中会审制度,就是针对这一风险提出的。常规业务直接进入风控系统平台,而涉及到新客户、新业务模式、新品种的“三新”业务以及高风险业务就纳入集中会审。由业务、财务、法务以及相关的具体部门共同会审。

“经过这样的系统,现在99%的风险点都不是出在合同上,大部分还是在过程管理上的问题。”孙晓青提出。

除此之外,“异常管理”也是孙晓青在抓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正常轨道上的业务,不应该成为高层管理者的工作重心,而关键的是那些开始偏离轨道的问题,管理者要尽早发现,并及时纠偏。”

当然,这所有的管理体系中,都不能脱离具体的业务,无论是成套设备和化工品进出口,还是LNG、大宗矿产品、保险、物流,还是电子商务新业态,法务人员的知识储备以及业务领域都在不断面临新的挑战。

“法务部门要想在公司立足,既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又不能被业务部门排斥。如果我们对于具体的业务不了解,既不能找到关键的风险点,也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甚至比不过经验丰富的业务员,所以我们在业务方面的深入程度非常重要。”孙晓青作为总法律顾问的挑战更不轻松。

孙晓青的工作规划还远不止这些,然而“法务工作的发展急不得,这需要大环境和小环境的共同发展与推动,我们要做的就是扎扎实实的走好脚下的路,展现公司发展进程中法务的真正力量。”





对话孙晓青

问:
您在法学院学到哪些终身受益的知识?

孙晓青:第一位的是法律的理念,要尊重法律。此外就是逻辑分析的能力,能够更加全面、理性、有层次的分析问题,这是对任何工作都有帮助的。

问:
如何协调工作与生活?

孙晓青:年轻的时候加班是常事,一个一个细节的去抠,那是年轻的时候必须要去承担的。我现在主要就是“抓大事”,并培养好团队,但我并不提倡他们天天加班。尤其是现在面临新的业态冲击,明显感受到了知识更新的必要性。所以业余时间主要还是要看一些书来提高自己,周末的时间都会和自己的小团队去跑步、健走之类的,健康的身体和年轻的心态都是最重要的。

问:
您想给年轻的法务工作人员哪些建议?

孙晓青:我曾经的总法律顾问说过,“作为公司内部的法务人员,不要只把自己当做专业人士”。这是我收到过的最好的建议。不同于律师,仅仅是专业人士只会让路越走越窄。这也是我不停的告诉刚刚进入法务部的每一个新人的话,只有成为一个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务。

问:
您如何看待法务人员在公司中的地位发展?

孙晓青:从客观的发展方向和态势来讲,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目前,法务基本还是定位在中层管理人员,没有完全进入高管状态。但是从公司的实际运营以及盈利的内在需求来看,顶层设计、决策层面的风险更需要管控,法务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将来一定会上升到决策层面的。这种发展的前提是你要准备好,这不仅仅是业务能力问题,更重要的是视野问题。


文 : 辛颖
来源:中国公司法务研究会


课程定制 课程特惠 公司愿景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CopyRight© 一法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58371号
地址:北京朝阳区广渠路21号金海商富中心B座705
电话:010-5780 4780
网址:www.thefirstla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