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的进化
有关法务人员工作方法的探讨,在近几年明显是多了。这是好事。
首先,是一些大平台、大公司的企业法务站出来,给出了一些碎片化的“断言”,让一些入行不久的法务小弟小妹们很是羡慕。
然后,是出现了一些法务工作和法务管理方面的书籍和文章,试图系统地梳理法务工作的方方面面。笔者的拙作《公司法务部——揭开公司法务的面纱》(法律出版社)正好混迹其中,算是也得到了一些附和。
最后,2018年以来,在中国经济运行框架的日益法治化、司法部《公司律师管理办法》下发等宏观因素的推动下,关于法务人群(公司律师)工作的讨论似乎又进化到法务价值与法务监管的层面。
但目前很多讨论,仍然是限于个人经验的反思。有关法务的工作方法论还没有形成,不同行业与不同企业的法务交流,还停留在“缺乏统一的语境”的层面。特别是从企业管理层来看,法务部门(法务人员)的价值是相比以前大了,但也并没有成为核心部门。相反,法务部门的边缘化却是常态。
法务人员,应该成为企业的核心人员吗?很多法务对此毫无保留地持有怀疑态度,甚至排斥态度。有不少人会说,这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具体人员来分析。在不同的企业,法务的位置当然不一样了。
笔者(一法网)关心的是,我们如何在一般意义上来总结出法务工作的核心要素,让一般的法务人员也能把工作做好,把价值体现出来?而且还不是那么费事。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如何在理解法务的本质上,为法务人赋能?
法务的本质
笔者曾发表过一篇文章《法务的本质》,提出法务的本质是管理层运用法律的体现。可能是因该表述较为隐晦,很多法务并未由此触发一些灵感。
看法务的本质,要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来看。企业的目的一定是为了利润。为了谋求利润,企业选择某一市场进行产品开发、产品推广与产品交付,换得大于其成本的收入。为提高其命中量和命中效率,企业内进行了种种动作。这些动作,被称为经营管理,而其中之一便是法务管理。
可以说,法务管理只是企业为达到其利润目标而进行的一项动作。这个动作,有时对企业或企业老板来说,其实没有法务们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有时万一缺了,似乎也不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当然了,这只是短期内的目标。长期来看,除非企业家运气极好,否则还是少不了法务管理这一环。
但很多法律人出于对自己专业的“爱”,或者说是对自己的“爱”,把法律对公司的作用明显夸大了。一旦企业没有实现这种虚假的预期,便指责老板不懂法、老板不重视法律,法务是边缘部门。一些律师出于营销服务考虑,更是一厢情愿,乃至不惜危言耸听、夺人眼球,毫无根据地把法律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捧上了天。
事实上,我们还是回归到企业管理体系中来看法务,来看法律对公司的作用,既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除此无他。企业的运营与管理,哪里需要法律,法务就该在哪里出现。哪里需要冒险,法务就该在哪里消失。这里不是说法务不参与,而是法务假以参与的理念和方式。
为法务人赋能
如何为法务人赋能呢?笔者(一法网)总结了以下几点:
法务技能是法务人立身之本。企业愿意付法务工资,就是希望法务能有效完成企业的法务管理模块工作。法务的技能,不是律师的技能。在精细化管理的时代,两者的差别甚至越来越大。
法务技能首先是法律方面的技能。这个是法务发挥价值的基础。具体又包括法务的合同审核技能、法务的诉讼处理技能、法务的并购操作技能等。如果能在这三方面提升法务的技能,无疑可以促进法务价值的发挥。要注意的是,法务的法律技能与律师的法律技能,并不完全等同。这是很多机构所忽视的,或者还没有认识到的。其中最重要的差别是,法务的法律技能,是自带商业导向知的法律实践。
占法务技能第二位的是沟通技能。沟通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法务是处于一群对法律认识有差异的人中进行法律工作的。没有沟通,法务的意见无法有效传递,业务的意图无法有效体现。法务人忽略了沟通,其实是一种“懒政”的表现,也是一种不求甚解的结果。沟通技能的提升,首先是沟通意识的唤起。这一点,现实中可能有一些无奈,但仍必须深入沟通。
法务技能的提升,还在于管理技能的提升。管理的必要性是提高人的效率。没有合适的人员分工和协作,没有法务的主观能动,整个法务管理工作是很难取得有效的成绩的。
Lawtech现在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落地。当今企业法务,无论是在合同的智能生成,如一法网合作伙伴“合通机器人”,还是在合同的智能审查,如一法网合作伙伴“爱合同”,还是在合同的系统管理,如一法网合作伙伴“法智易”,乃至合同的电子签,如“法大大”等领域,都有一些IT工具可使用。一些合规管理软件,也正在由一些创业公司在研发中。在律师行业,常用的法律数据库检索、案例大数据报告,正为一些律师工作提供便利。
当然,工具永远是工具,它是为人服务的。法务工具,也是为提高法务工作效率而服务的。
法务在公司中的地位,是法务发挥价值的关键。不同的企业文化中,有不同的法务地位。为法务赋能,就是从外部帮助这些法务取得更大的话语权。这也是强势企业法务部的一些心得。它不仅关乎个人职业发展的问题,更关乎法务工作顺利开展的问题。
帮助法务提高在公司中的地位,这似乎是为法务赋能的同义词。首先,从行业角度,我们可以乘公司律师制度大力推行的东风,在社会上摇旗呐喊,呼吁企业和企业家重视法治,重视法务人才。其次,我们可以向法务建议,扩充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领域,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中,而不仅仅是企业管理环节的一小段。最后,建立法务人的社群,用社群的力量为单个法务遇到的难题,奉献知识和经验。
任何一名法务,在实际工作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其本人难以单独解决的问题,不管是专业问题,还是非专业问题。难题的解决,有时要依靠专家的力量,有时要依靠外部的资源。为法务人赋能,其实就是帮助法务解决这些难题。而解决这些难题,其实就是帮助法务找到合适的律师事务所、合适的媒体、合适的第三方机构。
合适的人才,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稀缺的。为法务赋能,不仅是帮助法务培养人才,也可以是帮助法务寻找人才。向法务部推荐好的毕业生,具备正确工作方法和工作意识的法务初级人员,都是赋予法务更大能量的最佳办法。
如何为法务人赋能,是一个新话题,一个系统话题。目前能深入思考的,不太多;能提供有益的借鉴经验的,则需要法务人自己去深入交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