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7804780

刘强东反腐突然出手!刑拘4人,16人被辞退

2018-08-29 11:18:59

日前,京东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京东集团反腐败公告,披露了16起员工腐败事件,并对涉案员工予以辞退处理,情节严重者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公告称,为加深对《京东集团反腐败条例》的理解与学习,特此公告京东集团近期查处的典型腐败事件,请各部门组织全体同事结合这些惨痛的教训认真组织学习《京东集团反腐败条例》,提升团队廉洁自律,保障公司健康持续的发展。

 

京东在公告中表示,京东集团发布的《京东集团举报人保护和奖励制度》以及《京东集团廉洁奖励试行办法》得到员工和合作伙伴的高度认可。这些腐败事件的查处,也得益于供应商及其他合作伙伴、京东员工参与到京东集团诚信经营的监督体系中。

 

刘强东反腐为何这么狠?

 

“你贪十万,我就是花一千万也要把你查出来!”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谈到内部腐败问题时,言辞激烈。

 

京东为什么要坚决对内部腐败动刀?这与刘强东的经历相关。

 

“我第一次创业开餐厅失败了,当时因为收钱的小女孩跟大厨谈上了恋爱,他俩把公司所有的钱都给贪了。”

 

第二次创业创立京东时,刘强东就坚定了一个信念:要做一家走正道、没有贪污腐败的企业。

 

 

 

其实早在在2016年10月,京东对外实名公布了10名员工的贪污事件,并在廉洁京东的公众号上刊发了十名员工从公司被警察抓走的图片。刘强东称,公布之后京东股价下跌,IR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因为在美国,如果发现公司有10名员工贪污,那说明这个公司已经烂到家了。但是在中国如果不能够抓到腐败的员工,这公司管理才是烂到家了”,刘强东说道。

 

 

▲京东贪污员工被抓现场

 

正如中纪委机关报评价的那样,像京东这样的民营企业加入反腐阵营,值得赞赏。

 

京东为什么反腐?

 

过去一年,互联网企业遭遇了资本寒冬,整个电商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京东的业绩依然稳中有涨。自身地位是保住了,但内部风气好像不太对了。京东出现反腐行为,说明企业内部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腐败。

 

1、内部治理显疲弱

 

京东于2004年正式进军电子商务领域,2007年开始大量烧钱打造物流体系,利用自营模式形成了独有的竞争优势。但其制度建设显然脱了后腿,滋生了不少“灰色腐败”。

 

2016年的京东在投融资方面有两个大动作。4月,京东宣布入股全国最大的众包物流平台“达达”,发力商超建设。6月,又收购了沃尔玛旗下的1号店,布局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随着业务线越来越长,大量基层销售、运营人员与平台商户钻企业规则的空子进行私下交易,常见于采销、招投标环节的以权谋私行为。而基层管理者为了光鲜的业绩,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直接导致其自营商品频繁被爆出虚假销售。

 

2、权力寻租是通病

 

2016年,京东店铺流量主要来源于约27个一级实物品类及10多个虚拟品类,彰显了其作为开放平台的价值。其平台有着顾客资源、流量的优势,而商家想获取的资源往往集中在京东关键部门、关键人员的手中。

 

当个体权力遇到极大的利益时,就成了“权力寻租”的筹码。京东的类目运营就是运营团队直接与商家接触,一来二往间形成了一种依附关系。

 

 

对商家来说,腐败能够节约成本,既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又省去了很多麻烦;于京东员工而言,当腐败行为所产生的收益大于其可能受到惩罚的成本时,他更倾向于利用自己手上的权力满足自己的私欲。在没有更好的监督措施和惩罚机制的保障下,难保员工能抵住诱惑。

 

3、行业特点成硬伤

 

互联网经济依靠汇聚海量用户,并通过搭建平台提高用户粘性,凭借广告、佣金提成、销售产品和数据及其他增值服务,形成了盈利渠道多样化的行业特点。而其间的高利润更进一步诱发员工腐败,只要是存在人工干预的地方,一不小心就容易产生腐败现象。

 

与传统行业具有共性的腐败行为主要体现在商业受贿、职务侵占、虚报费用、私吞推广费等方面。而互联网行业特有的腐败行为,则涵盖了篡改店铺排名、为商家刷单、改删评价、泄露个人信息等。

 

于京东而言,主要是开放平台业务的权力下放力度较大。本来希望能根据客户需求提高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但从京东公布的腐败案件来看,开放平台反而成了贪腐的重灾区。

 

平台的力量被加以滥用,对京东来说是致命且失人心的。

 

从运动反腐到制度反腐

 

 

事实上,互联网公司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间开疆拓土,有的甚至在短短几年间、几个月内站上风口,高速发展掩盖了很多问题,其中就包括腐败。好在,反腐机制正稳步搭建。除了运动式的反腐,更多的制度层面的建设正显现出后发力。

 

阿里巴巴集团整合资源成立廉政合规部,在一则廉正预防(合规)资深专员的招聘启事中,对岗位的一条描述为“依托调查,揭示业务中大风险,联合管理者,推动改进,预防在先”。廉正合规部出示的廉正举报须知显示,对索取、收受贿赂、违规投资、利用职权谋私等内部员工违纪行为进行受理。与此同时,该部面向淘宝、天猫商家或TP商广泛招募廉正监督员。

 

2015年3月24日,廉正合规部公布了对26家淘宝店铺永久关店的处罚决定,经查实皆因其存在不正当谋利行为。此前,廉政合规部多次行动查实并通报集团内部涉腐案件。

 

腾讯设立6条“高压线”,将故意虚假报账、收受回扣等纳入管理规范,并对触及这些“高压线”的员工依据情况作出相应处理,轻则接触劳动关系,重则移送司法机关追求法律责任。在2015年4月腾讯内部通报了四起违反“腾讯高压线”的事件,其中两起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移送到公安机关处理。

 

百度在2011年成立职业道德委员会,通过自查和邮件通报进行内部反腐建设,“阳光职场”行动成为内部反贪的一面旗帜。此外,还建设了职业道德建设部,核心成员均为从事过企业内审、检察官、警察等职业的专业人士。

 

同年,360成立监察部,负责公司内部贪腐自查,对收受贿赂或回扣行为、从事与公司有商业竞争行为、与公司存在利益冲突或关联交易的行为、违法乱纪行为等作出严格规定。

 

去年2月24日,由京东集团倡议,联合腾讯、百度、沃尔玛中国、宝洁、联想、美的、小米、美团点评、唯品会、李宁、永辉超市、佳沃鑫荣懋等知名企业共同发起的“阳光诚信联盟”正式成立。5月4日,京东在廉洁京东网站增设“失信名单查询”功能并对外开放查询功能,在京东集团任职期间因腐败问题而被解聘的员工都会被记录在案。

 

互联网公司内部反腐不仅是规范员工行为的一把戒尺,也背负了社会的信任和投资者的期许。有分析认为,许多互联网公司的创业前景难辨,或促使创业者和员工在面对巨额的投融资时产生非分之想。

 

除了人们的贪婪以外,最关键的就是对于职业的尊重和行业的敬重,在任何时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金融行业都是如此!

 

反腐合规:企业管理员工的重要领域

 

反腐合规是企业进行员工关系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多个环节,是企业管理员工的基本要求。

 

国际层面上,国外企业“走进来”、国内企业“走出去”都需遵守合规要求。对外,企业合规才能进入某些市场或项目,参与投标或取得资质;对内,反腐合规涉及到员工管理的两个层面:在制度建设层面,企业要建立相应的合规管理体系,在建设这一体系的过程中,征求员工意见、向员工送达、给员工培训,使之了解;在制度实施层面,企业对员工合规行为应有常规的审计,从中发现问题、认定问题,而后进行违纪处分。

 

员工违规有两种主要的表现形式:

 

一是利益输出、关联交易;二是通过报销渠道中饱私囊或实施公司禁止的行贿行为。员工在财务报销上的常见表现包括:虚假消费报销、索贿、私设账户以截留公司利益等。这样的违规形式具有两大特点:隐蔽性非常高、利益关联方式多,因此难以被发现。

 

企业对员工进行违纪处分时一定要以制度作为依据。首先公司的规定、纪律要包含对违纪处分的制度说明,同时制度的制定要通过一定的程序。程序上通过签字、培训、考试等方式向员工送达,这一过程需要保留原件、会议记录、考试纸张等证据。制度上,企业要对员工可能发生的违规行为采取列举的方式,将这些行为细化、详尽,尽可能地全覆盖。

 

对员工的违规事实应进行证据审查,调查取证的责任由企业来承担。一般采用三种方式:企业自行调查,由企业内部的审计、法务、合规部门负责;委托外部审计机构、律师;得到线索,请求法院印证;刑事调查,这种方式通常不采用。

 

证据审查需要保证五个方面的特质:

 

 合法性,即证据来源要合法;

 真实性,即企业调查到的证据、员工提供的证据中不能取用假的证据;

 关联性,即证据应与证明员工违纪行为有关联;

一致性,即所有证据要指向同一个目标,证据之间不能互相矛盾;

完整性,即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

 

只有经过这几个方面的审查,才是保证证据的有效性。

 

企业基于违纪行为解雇员工需要评估解雇意愿、解雇风险。对违规员工的处理主要包括:停职检查、警告(口头、书面、严重)、减薪、赔偿损失、调岗降薪、解雇、刑事责任等。

 

对员工处理各公司有自己的处罚制度,主要参考如下几方面因素:

 

一、 制度是否规定、如何规定;

二、 是否有违规事实,证据是否充分,跟违规行为是否对应;

三、 是否有重复处罚;

四、 注意时效性,不能拖太久,一般处理时间从违规违纪事实被查证起最长不超过半年,否则将归责于企业怠于行使管理权;

五、 不能歧视处理、差异不能太大;

六、考察是否涉及刑事犯罪;

七、 根据员工态度(积极配合还是消极抗拒)处理;

八、 看公司在这一过程中是否有管理过失,若太过明显,则有转嫁过失嫌疑;

九、参考司法判例的类似案例;

十、 根据员工自身情况,若违规事实不严重,则轻易不做违规解除处理。

综合考虑以上情况,对解雇风险进行评估,从违法至解雇分1-5分进行打分,5分则表明违法解雇风险100%。若调查过程中违纪事实完全没有证据,则表明解雇风险高达100%。

 

进行风险评估之后,企业将对员工做出处理,一是考虑企业的解雇意愿,即是否不惜一切代价即使100%风险也要解雇该员工,二是评估证据是否充分,风险是否大。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 解雇意愿低、风险低,即违纪情节不严重,员工态度好、有价值、可留用,可从轻处罚,如减薪、调岗降薪;

 

二、 解雇意愿高、风险低,即证据充分且员工态度恶劣,企业坚持解雇;

 

三、 解雇意愿低、风险高,即没有充分证据,员工也可留用,此时可采取劝走、协商、调岗等方式;

 

四、 解雇意愿高、风险高,即证据不充分、制度有问题,可寻求其他理由而不是违反合规要求的理由让员工离开,也可以协商赔偿,甚至承担违法解雇的风险单方解雇。

 

课程定制 课程特惠 公司愿景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CopyRight© 一法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58371号
地址:北京朝阳区广渠路21号金海商富中心B座705
电话:010-5780 4780
网址:www.thefirstla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