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相信,大多数法务对自己审过的合同,都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
因为,这种感觉我也曾有过
不知道提出的修改意见是否完整、可靠,是否经得起履行
如发生纠纷或诉讼,自己审过的合同能否经得起考验
即便可以胜诉,公司是否还是赢了官司输了钱,等等
为什么会这样?
经过数年的成功和失败的经历
我终于明白了
这个担心其实是来自对合同交易的担心,对交易风险的担心
为什么会担心合同的交易问题呢
因为自己不熟悉这个交易,不能预测这个交易的后果,甚至不明白这个交易的目的
因此,对于审查合同,我的重点逐渐放到了对合同交易的理解、对交易风险的把控上
对于经手的合同,只要我能认识合同的目的,看清合同交易的逻辑,明白交易的风险
我就敢放手修改或不修改,就能很清楚地看到在哪些地方必须改,以及在哪些地方可改可不改
合同审查的标准逐渐在我的脑中清晰起来
我想说的是:
法务审查合同之所以难,是因为缺乏标准
因此,难于权衡好坏
法务审查合同之所以又容易,是因为没有标准
因此,谁都可以得出一个审核结果
这样,要真正成为合同审查的高手
第一件事便是,认识合同审查的基础是什么?
合同的目的
企业合同的目的是本企业拟签本合同(协议)的目标是什么
目标决定一切
企业签合同,其目标一定是为了某种期待利益
这种期待利益具体又可体现为,在现有利益之上的增加或者在现有利益之上的避险
至于这种期待利益是否归属于签约方自己,其实并不重要
因为签约主体可以为他人利益而签合同,这种情况下的审查就更注意合同目的的归宿了
当然,为他人利益签合同的情况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是为签约主体自己着想
作为企业合同签约主体的代理人——法务或律师,在审查合同时,第一要素便是要去看我们的委托人签本合同的目的是什么?
比如,买卖合同(签买卖合同)的目的,作为买方,一般是想买进某个设备或产品,要么用于消费,要么用于再生产
用于消费(或使用),比较简单一些,审查这个合同就要注意所买产品是否符合未来的使用预期
用于再生产,审查这个合同,就要注意所买产品要用到下面哪个什么的环节或场景,需要提前就注意什么,这个可能就是本合同审查最需要考虑的,而这个往往被忽略了
总之,合同审查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这样一个效果:假设合同签订并开始履行了,我们可以通过合同的履行达到我们原来所预期的合同目的,即获得期待利益
因此,合同审查的基础之一,便是看透合同(签合同)的目的。
这里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合同目的”不完全等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位于合同文本前面的“合同目的条款”或者司法机关根据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所推测的当事人签订合同(成立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本来目的”。
这里说的合同目的,是一方主体签署合同的经济目的,是一方主体的期待利益。
交易的逻辑
合同法,又称交易法
企业签合同,就是通过某项交易,来实现预期利益的
交易,是在市场中进行资源交换、风险分配
合同审查是帮助企业(委托人)找到合同交易的逻辑,以便保证该交易的进行,以及控制该交易的风险,降低该交易的成本
所以,合同审查,表面上是一种文字工作
内在却是一份观察交易的静态逻辑,预测交易的动态发展的工作
当然,一定是结合交易方的目的,在现行法律规则和制度下进行的观察和预测
每项交易,自有其不同的交易逻辑和发展趋势
比如股权收购交易,其交易逻辑可简单归为:
收购方以支付与估值相等对价的方式,向被收购方购买目标公司的现有及未来盈利能力
该盈利能力系由目标公司的资产、牌照、人才、技术等组合产生
因此,股权收购合同的审查,就要关注被收购方对目标公司上述该盈利能力的保证,一方面是对信息披露的完整、有效的说明;另一方面是对组成要素的真实、完整的承诺
如果不能达到上述保证,被收购方应当弥补给收购方已投入的成本、费用以及部分的预期利益
前述对交易的考量,即应当成为股权收购合同审查的要点
交易的逻辑,依交易的类型不同而不同
合同法所列的15种有名合同,就是15种典型的交易类型,其交易的逻辑各不相同
实践中的企业合同,大部分是非典型型的合同,其交易逻辑往往遵循企业的经营行为,而非法律所创设的典型行为
总结:合同审查的基础,除了要熟悉合同的类型、合同的外观及合同的结构等以外,关键是要明白合同审查的目的与学习“交易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