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简称《方案》)正式出台。《方案》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对首都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进一步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作到可衡量、可检验、可考核、要办事。
围绕首都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实际,结合《方案》中的核心亮点进行如下解读分析。
推动国有企业发挥“三个作用”,推动国有企业在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
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发挥重要作用;
实现“五个目标”:
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形成更加健全完善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形成更加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布局结构,
形成更加开放协同的企业创新体系,
形成更加科学有效的国资监管体制。
重点抓好“七方面工作”: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健全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
全力服务保障首都发展;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强化重点领域监管;
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关键词二:三大特色
《方案》相比2018年出台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更加聚焦改革攻坚,在全面落实中央三年行动计划对地方国企要求的基础上,立足北京实践,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
整体而言,《方案》具备三大特色。
特色一:全面贯彻中央要求与突出北京特色相结合。
《方案》对中央改革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逐条进行梳理,逐一对照落实。同时,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首都新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将“全力服务保障首都发展”作为单独一章,提出国企发挥作用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特色二:突出放活与管好相结合。
既坚持深化改革又注重加强监管,在改革创新的基础上,针对国资监管的薄弱环节,将“强化重点领域监管”作为单独一章,对京外、境外投资、债务风险管控、国有企业土地利用等提出了明确的监管措施和要求。
特色三:坚持稳慎推进与注重创新突破相结合。
考虑到首都国有企业特殊的功能定位,《方案》中关于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举措较为稳妥审慎,但在市场化改革、加强国资监管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
关键词三:国资监管
为推动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方案》提出,要加强分类监管,动态调整国有企业类别,分类定责、分类改革、分类发展;要完善出资人监督手段,将委派外部董事、总会计师和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作为国资监管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重要抓手,充实力量、规范管理,促使其履职尽责;要健全协同高效的监督体系,推动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出资人监督、审计监督、职工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
关键词四:市场化改革
《方案》重点从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场化选人用人、中长期激励三个方面提出要求。
一是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分层分类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把上市作为主要形式。积极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提高战略投资者的数量和质量。支持混改企业全面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上率先取得突破。
二是推进以市场化为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积极推进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按职业经理人管理的经理班子成员达到一定数量。推进市场化用工制度,大力推行员工公开招聘、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
三是优化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用足用好股权和分红激励、股票期权、超额利润分享等各种措施。积极探索企业员工以科技成果出资入股。鼓励从事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国有企业,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实施跟投。
关键词五:科技创新
《方案》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大力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要带头落实好北京市与国务院国资委深化合作战略协议,加强与央企合作,争取重大产业和创新项目在京落地。加强国有企业与中关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推动国有企业优先采用首台(套)装备和首批次新材料,开放应用场景,主动参与“三城一区”建设。发挥国有资本杠杆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从《方案》中可以看到,本轮改革更加注重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明确提出“到2022年,市管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不低于10%,三年累计新增研发投入不少于1200亿元,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提出国有企业要“加大与中关村企业的协同创新,在自动驾驶、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一批技术创新成果”,“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承担国家科技战略任务和全市重点科技项目”等;更加注重创新成果转化,提出了要聚焦“高精尖”产业,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落实攻坚任务“揭榜挂帅”机制,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在城市出行、科技冬奥、智能工厂等领域推出不少于100个新应用场景,加强科技成果在京转化落地。
关键词六:服务保障首都高质量发展
《方案》聚焦“十四五”期间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全面梳理了国有企业下一步的改革重点和具体举措。
如围绕服务“两区”建设方面,《方案》提出了建设跨境电商保税仓、体验店,推动王府井免税店在京落地,打造市内免税标杆企业。支持国有企业发展首店经济,激发时尚消费和品牌消费,全力服务北京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国有金融企业深度参与金融要素市场产品和服务创新等。
围绕服务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中则提出了加快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支持国有企业积极培育数据交易市场,组建数据交易运营公司,建设国际大数据交易所。鼓励国有企业加大“五新”领域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国有企业利用数字技术丰富服务渠道、提升服务品质,赋能北京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围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方案》更是提出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统筹指导国有企业在津冀集中布局,主动参与雄安新区建设,加快将符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的国有企业向副中心转移,扎实推进城市绿心三个文化设施、行政办公区二期、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项目建设等。
围绕积极参与北京城市更新行动上,《方案》明确要加快国有企业盘活利用闲置土地、房屋资源,推动老旧厂房和低效楼宇改造升级,做好工业遗存保护利用;鼓励国有企业利用五环以内和城市副中心的土地空间优先引入补齐产业创新和城市功能短板的设施项目,支持五环以外土地空间优先用于高端制造项目;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推动国有企业积极参与中轴线申遗保护,服务北京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等。
围绕联合中央企业助力北京高质量发展《方案》聚焦发挥央企的产业优势,在轨道交通、氢能利用、新能源汽车、能源互联网等领域加大对接合作,积极争取一批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国家重大产业和创新项目在京落地;借力北京金融、人才、政务服务等支持政策,集聚央企优势资源,共同支持“三城一区”建设等。
围绕服务保障社会民生重点领域,《方案》提出引导国有企业加大交通、水务、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优化地面交通线网,开通轨道新线,方便市民出行;支持国有企业积极参与保障房、人才公租房及养老设施等民生工程建设,改善市民生活条件;加大环保技改投入和新能源开发利用,推进永定河、潮白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提升首都生态环境质量等。
关键词七:培育行业领军企业
《方案》提出,要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形成10家左右世界500强企业或行业领军企业。
而明确具体数量主要有以下三点考虑:
文章来源:首都建设报 作者:谢峰
课程内容:
第一天
模块一:法务合规内控风险四位一体的基础
模块二:法务管理案例探讨与企业合规管理体系
第二天
模块三:基于制衡的内控与基于能力的风险管理
模块四:法务合规内控风险四位一体的设计与建设
第三天
模块五:企业合规师的体系与标准研讨——《企业合规师:职业技能标准》
时间地点:2021年4月24日-26日(两天半),北京
课程主讲:
陶光辉律师,德衡律师集团管委会成员(2021),高级合伙人,一法网创始人。武汉大学法学硕士,高级经济师,曾任500强法务总监,获ALB2016中国最佳总法律顾问称号,担任大连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全球高端法商人才计划未来领袖授课专家,中国人民大学企业法治研究所兼职研究员,青岛仲裁委互联网仲裁院副院长,北京律师协会企业法律顾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著有《公司法务部》、《法务之道》、《合规管理十论》等。
课程价格:
6800元/位
扫码报名: